唯一未覆盖全国的医保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全国0-14岁的儿童有近3亿。“但是,这么大一个群体,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遗漏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大门外。”张雯说。
据了解,我国有据可查的儿童医保政策要上溯到1954年,当时国家政务院的一项职工劳动保障通知里提到,“城镇职工家中无经济来源的父母和未成年儿童,可享受医疗费用的50%。”然而,随着我国由公费医疗转为社会医疗保险,除了一些公务员和一小部分事业单位中还保留着类似报销方式外,这一政策基本上已名存实亡。“目前,多数地方的儿童医疗保险只有商业保险这一种方式,有学平险、大病保险、疾病保险、健康保险等。”中国平安保险专家彭建伟说。
问题在于,商业保险一般只针对健康孩子做出制度保障,对于先天性疾病、遗传病等,商业保险一般会列为免责条款。而且,一般医疗保险都是一年一续,因此孩子投保后一旦发现患有重大疾病,理赔后将不能继续投保,这也让商业保险的作用大打折扣。尽管有些保险公司推出了不受这一限制的险种,但这些保险的费用一般较高,贫困家庭可能无力负担。
为了救助这些患病孩子,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在上海创立了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此后,北京、成都的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也相继建立。参加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0-5周岁的儿童每年需支付60元,6-18周岁的孩子每年费用为50元。参加者一旦因病、伤住院,可获得一定医疗费用的报销,白血病等大病每人每学年最高可报销10万元。与一般商业保险不同的是,已确诊患病的儿童仍可继续参加该基金,享受相关待遇。不过,少儿互助金的开展地区少,覆盖率不高,且只针对有本省、市户籍的儿童,因此救助的儿童有限。
不过,少儿互助金的开展为儿童医保提供了不少经验。儿助会、全国及地方两会代表和社会爱心人士在调研这一问题后呼吁,应尽快建立儿童医保制度。
2007年,北京在少儿互助金的基础上,正式施行一小医保制度。此后,上海、天津、杭州、苏州、青岛等城市也都先后建立了学生儿童医保制度。
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儿童医保制度
在张雯看来,实施儿童医保的地方越来越多,值得欢呼。“但是,目前推行儿童医保的地方毕竟是少数,多数地方的孩子仍然享受不到医疗保障”。
事实上,享受不到医保的并不仅是没有推行儿童医保政策的地方。在很多地方,参加儿童医保都有户籍限制。“新农合”被认为是解决农村儿童看病问题的一道保护屏障。不过,张雯认为,2003年开始实行的“新农合”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主要的问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保障水平低。很多大病在农村的基层医院根本无法医治,报销比较麻烦。分配不均是指各地的起付线与封顶线各不相同。”张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