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险
高报就能高赔吗?
从9月30日至10月8日,广西人保财险一客户出险后报损总额为7200万元,但公司到场核损金额为5300多万元,两者相差近2000万元。广西人保财险理赔部门一负责人称,企业、工程类保险,几乎每次出险,报险人都有高报损的“毛病”。
这名从事理赔工作有十余年的负责人分析,报险人主要有这些心理:第一,把事情讲严重点,保险公司也重视些;第二,认为保险公司理赔按照一定比例,总数报高点,打个折下来,得到的也多些;第三,对赔偿范围不了解,把损失都报了,实际上有些部分根本没买保险,也不在理赔范围。
10月12日,广西某保险公司为出险的博白某建筑工地进行了现场查勘。水灾之后,工地曾报险损失为20多万,但查勘定损的结果是零。
工地投保金额为4个多亿,保费为80万元,金额不少,为何得不到赔偿?据介绍,工地只对建筑主体进行了投保,临时房屋和工程、部分机械设备等都未购买保险。为考虑成本,工地还选择了10万元以下免赔的项目(这样可降低保费)。而这次水灾,主体部分的损失接近7万元,未达到赔偿标准;工程的边坡坍塌,造成了不少损失,而这部分又没有购买保险,所以“结果很让人遗憾”。
理赔专员建议:
1.工程险误区是,大家都会为工程主体购买保险,而工棚等临时建筑、辅助设施却因“不重要”而被遗漏。事实上,后者的安全系数更低,抗灾能力更弱,更应该保。
2.一些工程容易造成附近农田、农房损坏,一些设施(如深坑)容易出现人员误入致伤,这些工程应考虑保第三者险。
财险
人算总是不如天算?
两大台风接踵而至,让企业单位、宾馆饭店、大小门面接受了水的洗礼。南宁某出版社办公大楼漏雨,部分电子设备、办公大楼里的书籍,以及地板吊顶等室内装潢损坏。虽然事先购买了保险,但“人算不如天算”,购买的项目似乎“没买对”。据了解,出版社报险金额为20多万元,保险公司最后核损为2万多元,而公司投保的保费就花了几万元,算起来真是划不来。13日,出版社工作人员婉拒了采访。不过他们表示,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