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对于我国每年超过30万亿元的GDP总量、超过8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来说,所占比例似乎并不算大。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个缺口会迅速扩大,大到也许用任何方法都无法填补的规模。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统计,2008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2.7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三十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而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我国的养老金亏空可能会达到9万亿元。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仍处于人口红利之中。也就是说,劳动人口占人口的比例足够大,老龄人口和儿童所占比例相对小。在这种人口结构下,干活的人多,不干活被供养的人少,社保体制尚能维持。美国历史上有婴儿潮,中国也有婴儿潮。中国的婴儿潮出现在20世纪60?80年代早期,这一时期出生率很高。现在,这批人正处在工作的黄金(1458.00,2.40,0.16%)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者,这个时期的供养结构基本上是几个年轻人供养一个老人。
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危机
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80年代至今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在人口结构上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落差。
这种结构落差的后果是:当60、70年代出生的人进入退休年龄的时候,中国就会出现供养结构的大逆转。生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社会中坚会发现,自己不得不面临供养四个或者八个老人及一个孩子的窘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龄化危机”。
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赡养比(也即缴纳社保人与领取社保人之比)从1993年的2.82:1降至2009年的1.41:1,已超越了赡养比2:1这一“老龄社会危机时点”,这是上海养老金亏空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大省四川省的赡养比为2.2:1,也接近了这个危机点。其他省市情况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在向这个危机点接近。
这个危机是结构性的危机,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制度设计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也是中国将来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而上海社保基金亏空,只是这个巨大危机所显现的冰山一角。
除了老龄化之外,社保亏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欠账。20世纪9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大多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员工,他们没有缴过一分钱的社保,而这些人退休之后却要从社保基金中领取养老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