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费与合理医疗难求平衡。目前,本市对医保定点医院主要实行医保资金年度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的支付模式,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考核。实践中,医院实际发生的医保总费用往往超出核定额度。由于控费压力,加上因病人自由就诊导致医保费用不确定,很多医疗机构又将相关指标层层分解至科室和医生。经过逐级的压力传递,“下游”的医疗行为容易产生扭曲,最终就出现了群众经常抱怨的门诊配药限量、医保病人“假出院”、越近年底医保病人住院越难、大医院喜欢收自费病人、价格较高的医保药品缺货等问题。
基层使用基本药物与二三级医院不使用基本药物之间有所矛盾。对医保病人而言,在二三级医院能配到品种更齐全、规格更丰富、质量也好的医保药品,部分病人为配药又重回二三级医院,增添了不满情绪。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使用有所脱节。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使用涉及到市和区两个层面,设计到不同级别和不同系统的医疗机构,因相互之间缺乏共同利益,以及医疗服务价格低、药占考核等制度设计缺陷,使得促进患者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等预期效用尚未重复显现。
医保自负比例仍然较高
医疗保障水平高与医保病人自负比例高并存。以城镇职工医保为例,目前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总体报销比例达到85%,个人自负比例只有15%,理论上已经没有多少下降空间。但实际上,由于自费药品和器械的大量使用,医保病人的实际自负比例仍然较高。有研究表明,本市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医保住院病人的医药费自负比例分别达到32%、46%、47%。
医疗服务监管力度与监管效果存在落差。当前老百姓普遍感觉“好医生”不多,少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脾气比较大”,“大检查、大处方”多,收受“红包”、“回扣”现象存在等。这表明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老年护理床位明显不足
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本市老年人口总量庞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突出、纯老家庭及独居老人多等现状相比,当前本市老年护理保障的基本制度及体系框架尚未建立,老人住院难等矛盾突出,居家养老老人也无法得到规范的护理服务。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348万,而老年护理床位只有1万多张,供应明显不足。同时,各种老年护理服务资源与管理分属民政、卫生、医保等不同部门,各种服务形式和政策待遇呈“碎片化”分割状态,老年生活照护和医疗护理直接缺乏明显界限。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