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新工业园区汇集了江西省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及各类技术中心60个。
记者发现,前来工业园求职的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但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北师大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和震认为,技能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民工收入增加和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技能水平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户籍制度限制多”日益成为阻碍农民工发展的三大困局。
最让王海江担忧的是,招工企业和农民工都不重视技能培训。因人员流动率高,园区企业不愿花钱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企业认为这是赔本买卖。”王海江认为,一旦农民工技能水平停滞不前,他们将被三四年后的产业升级浪潮甩在身后。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指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户籍仍然限制着他们享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权利,农村的承包田、宅基地和承包林“三件旧衣服”在向工作、住宅、社保、低保、养老保险“五件新衣服”过渡期间,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随着农民工老龄化趋势凸显,低社会保险参保率更让他们的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现实的难题是,中小企业、农民工双方都无参保积极性,而发达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数量多,养老基金支大于收,政府面临巨大财政压力。
“因为存在信息传递不畅、养老保险转移手续麻烦、参保费用高等原因,很多民工并不愿意参保。”王海江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各地连续上涨的工资标准、高人员流动率、经济效益差也制约其参保积极性。
提升农民工竞争力破解困局还需社会合力
针对部分企业招工难、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刘滇鸣认为每年江西新增的60万左右劳动力,大部分都希望到沿海去闯一闯。年轻人这种“追高”心理,对大城市的向往是行政手段控制不住的。“只有当理想和现实进行碰撞之后,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这是大部分年轻人必经的过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