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宣传推广还不到位,对贷款的认知存在偏差。林涛解释称:“目前的宣传主要对象是本来就有贷款意愿的村民,而不是将有需求并有还款能力的村民全部筛选出来。大部分村民即使有需求,仍然会觉得提交繁琐的证明材料很麻烦,还存在打一个借条就能借钱的观念,认为银行贷款门槛高,有戒备心理。”
二是在资料提供和收入核实方面存在很大难度。林涛介绍,四川农村外出务工比例很高,8个信用村外出务工率均在50%以上。接受普查和提交申请的多是留乡的老人,而主要收入来源则是外地务工收入,工资流水、劳务合同等必要证明难以提供,导致发放贷款难以落地。
林涛表示,今年总行将做出相应调整,一方面集中在返乡期再次进行一次摸查建档,并配合国家人口普查活动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活动,普及银行信贷等相关金融知识。
“在多个村落进行实地调查时,我们发现虽然需求金额远不及村镇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但需求比例可达70%-80%,农民切实的资金需求很高。无论是做小生意、买种子种苗,还是子女读书、婚嫁、消费等更灵活的资金需求,因为农民属于低端客户,操作成本高、难度大,一般银行不愿意做。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这部分市场空白和其服务三农的意义”林涛称。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仁寿民富村镇银行“信用证”类似一种登记和获客,对于使用者来说和信用卡的功能类似,但对银行来说发放、风控和盈利模式均不相同。信用卡需要更高的风控能力,更依赖系统。但“信用证”模式则相对简单,因为银行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流向都掌握得更紧密,所以套现等风险几率大大降低。
该人士还指出,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村的消费信贷需求还不旺盛,对农村金融来说,这部分矛盾还不突出。此外还需要预防消费信贷在农村推广的负面效应,因为农民缺乏固定收入来源、基础金融知识和消费观念易引发乱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小额信贷的一种创新形式,“信用村”和“信用证”模式还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