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日前对《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60)卫防钱字第207号]进行修订,起草了《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并征求各单位意见。其中规定,劳动者因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符合规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5月19日《广州日报》)
高温作业会给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可能产生生命危险。酷暑即将来临,相关部门修订防暑降温规定,提醒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高温权利:高温作业中暑可申请工伤认定。体现了对劳动者高温权利的重视。但是仅凭一纸通知,能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利呢?
就高温作业中暑可申请工伤而言。2004年4月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职业病目录》,明确将高温作业过程中的中暑收录为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患有职业病的可认定为工伤,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引发的中暑应该属于工伤。但是高温中暑鉴定为工伤的相关程序繁琐,劳动者未必有时间与精力去争取这一待遇。
其实,不仅劳动者高温中暑被鉴定为工伤不容易,就连十分明确的工伤待遇没落实的用人单位有的是,劳动者因工伤残维权无门的事情屡见不鲜。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劳动者伤残频发的原因多与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没有受到专业培训,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够有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广东商学院谢泽宪教授、中山大学黄巧燕教授等人曾开展过一项工伤课题调查。他们对珠三角地区38家医院、1家职业病防治医院的问卷调表数据显示,71.8%的企业发生过很多次工伤。绝大多数工伤者是青年人。他们据此认为,高速发展的GDP指标掩盖了工伤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因此,从源头上加强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减少工伤事故十分重要。比如,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关注劳动者安全培训、休息权利、工伤保护等等。尽管《劳动合同法》08年1月已经生效,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靠一部法律就一劳永逸,对劳动者加强劳动保护,关键看法律制度的执行力。
除了对劳动者加强权利保护,预防工伤事故以外,工伤发生以后,为劳动者落实工伤待遇很重要。高温中暑工伤就是其中之一。而有消息说:在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站援助的案件中,超过90%的劳动者没有办理工伤保险,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主动申请工伤认定、支付工伤待遇。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只能自己承担伤害造成的后果,常常是"一人受伤,全家落难"。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