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高温津贴维权农民工成本有点高
大路旁、岗亭边、公交上,高温正在考验着无数户外工作者的意志和身体,《管理办法》将适用人群从以前的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把广大第三产业也纳入其中,这些过去不为人关注的行业,高温保障情况如何呢?
“我们有高温补贴,温度高过33摄氏度,每天会有10元补助,上个月领到过100多元的高温补贴。”环卫工人刘素清说。
“高温补贴是浮云,可能其他快递公司有,但我们公司没有,不过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倒不缺。”快递员周国运说。
“没空调车的司机有高温补贴,一个月100多元,开空调车的司机没有这项补贴。”公交司机谢友和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高温保障方面,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做得比较到位,但在一些私企和中小型企业,劳动者的高温保障可有可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处长陈泉分析认为,有的地方高温津贴落实不到位,一些单位用向职工发放清凉饮料或防暑药品来替代高温津贴;一些企业为了赶工期,不按规定缩短或调整工作时间,中午最热时段仍在开工;职工怕丢饭碗,不敢向单位索要高温津贴等。
记者注意到,新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虽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及责任人的相应责任及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业内人士表示,农民工为了高温津贴维权成本有点高,因为大多数农民工一天的工资在100多元,而高温津贴不过10元,而且顶多拿三个月,最多不过几百元,为了几百元去投诉,就算维权获胜,结果却可能丢了工作,对他们来说,有些得不偿失。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