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说,安监系统掌握的数据一般偏重于事故死亡和死亡事故中的受伤情况,很少涉及工伤统计。劳动保障部门正好相反,由于发生工伤事故之后,参保企业要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待遇及劳动能力鉴定,涉及到企业和工人的利益获得,所以劳动保障部门所掌握的参保企业工伤数据更准确。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后,安监部门可以掌握某个地方、某段时间,甚至是1家企业的工伤事故情况,可以分析其安全生产状况,为监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劳动保障部门不仅可以及时获得亡人事故的信息,而且通过安监等部门的工作,可以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从而减少工伤保险金的支出。
2008年8月,宁波市工伤事故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两部门可以分别从各自的端口录入信息,把数据传送到公用平台上,系统自动生成分析结果。
该系统的统计信息主要分事故查询、事故统计和事故排行3个板块。录入系统的工伤事故信息被自动分为轻伤、重伤或死亡3类,内容精确到受伤部位和伤害程度。用户可以用事故发生时间、区域、类别、单位名称等进行检索,了解某段时间内某地区的工伤事故情况,并可以生成柱状图和饼状图,从而分析出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为安监部门工作部署和明确监控重点提供决策依据。
安监部门通过将工伤事故多发的用人单位或地区等作为工作重点,工伤事故从有准确统计数字的2009年的5。17万起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4。12万起。
有了这个系统,宁波市安监局将工伤事故管控纳入县(市、区)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就有了参照和依据。
刘平说,他们将近4年中每年参保企业的参保人数和工伤人次作为参照,计算出工伤事故率,同时考虑到不同地方的产业特点、用工性质等因素,略作调整后,就可以作为县(市、区)的管理责任目标。
变革仅是开始
宁波市镇海区先行一步,去年就已经把工伤事故的管控纳入乡镇(街道)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该区九龙湖镇安监站的郑晓涛承认,这种考核办法,让乡镇(街道)领导的确感到有压力,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安监站及其他几个部门的工作要求高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