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现象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比如由于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减少了农民工走向城镇的“推力”,而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劳动权益保障的缺失又加大了促使农民工回乡的“拉力”。
此外,产业结构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都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另一方面,与农民工“招工难”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量在660万以上,预计“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将达近700万人。
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些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基本上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大约有30%约200余万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面临着失业。
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率比农民工还要高,这已成为就业领域的一道“奇观”。我们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资料计算了青年失业率。
2005年,全国16-24岁青年劳动力失业率为7.0%,其中城市青年失业率为10.6%,农村青年为4.2%,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即使是在城镇失业人群内部,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似乎也不显著。
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这个比例几乎比小学及以下的失业者(占6.7%)高出10个百分点。
这样,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一方面是农民工“招工难”现象年年出现,另一方面却是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局。
二、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以普遍廉价、低技能而且稳定性差的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制约我国产业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是我国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4%。
也就是说,近90%的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农民工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技术水平的应用和提高,降低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水平长时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而难以向上提升。
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不到2%。即使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500强,2008年平均资产利润率也只有5.7%。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