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税收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靠给职工涨工资,难以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反而可能减慢就业的增加速度,并拉大就业人群与失业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企业利益(保就业)和职工利益(增收入)之间会存在“跷跷板”效应。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在白重恩看来,达到这个平衡点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尤其是降低社保缴费比例。
白重恩说,目前老百姓缴纳的“五险一金”中,只有住房公积金在买房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花花,其他五金平时都无法变成可支配收入。所以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企业省下来的钱就可用于给职工涨工资,职工省下来的钱就变成了可支配收入。这样双管齐下,劳动者收入提高的幅度就会比较明显。
化费为薪为企业减压解困
从微观上看,现在不少企业缺乏涨薪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加薪的附加社保成本太高。如果社保缴费基数与工资同步增长的话,则每增加员工1。32元的可支配收入,就要另外增加1元的社保费。因此社保缴费比例与工资同步增长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大型国有企业,增加社保缴费基数甚至为员工缴纳额外的补充养老金和公积金,成为企业给员工提供的额外福利;而在民营企业,老板为员工每多付出一分钱,就意味着自己的利润少了一分钱,加薪自然要加在刀刃上,社保缴费这种自己付了钱员工也不见得能得到多少实惠的支出显然是老板们最不愿意买单的。因此才出现了上文中小董这样的只加薪水不加社保缴费的情况。
不过小董的情况还算好的,由于企业的社保负担太重,反过来会导致有些企业会千方百计规避正式劳动合同,千方百计逃避给员工缴哪怕是最低标准的社保。如此一来,社保缴纳额度高,原本是为了保障员工的福利,到头来反而成为损害员工福利的工具。很多员工不仅没有得到社保待遇,反而不断地被企业“临时工”着,拿着最低的临时工工资,丝毫社会保障都拿不到。
这些现实情况都说明,企业主受到的税收、社保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大于员工涨薪的压力。而要为企业减压解困,除了减税,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社保缴费比例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