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阿姨和严宏,分别于上世纪90年代购买了年金类商业养老保险,即将开始受益。按照现在的生活成本来看,这两份保险提供的保障是高还是低?
精算师陈海峰介绍,严宏购买的这款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国内精算体系尚不成熟,许多保险公司在计算产品费率时使用的预订利率往往和当时的银行储蓄利率直接挂钩。
根据陈海峰的测算,严宏这款产品,投资回报率可达7%,而在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市场上,年金类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不会高于2.5%的水平。当时的产品定价,给后来保险公司的运作带来了严重的利差损。
虽然严宏认为这份保险确实给未来养老增加了一份保障,但是,1999年,这份运营成本偏高的产品被保险公司叫停,退出了市场。
那么车阿姨的收益情况到底怎么计算呢?根据精算师的测算,和目前投资市场一般收益水平相比,车阿姨的这份保险买得不亏。
陈海峰说,这个保险产品每月给付生存金,那么它是没有期限的,只要被保险人活着,它就一直可以拿。它活得时间越长,这个收益率就会越高,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这个假设是车阿姨可以活到90岁以上。
案例点评
一份“被买”的
商业养老保险
[案例]车阿姨为自己不久前“被买”的一份商业养老保险,感到哭笑不得。2010年10月的一天,车阿姨去某商业银行办理户头上5万元存款到期的续存手续。银行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一种储蓄方法,说能够保证3.5%的年利率。
回家后,车阿姨仔细一瞧,“存款单”上印的是“国寿鸿盈两全险”,明明是存了一笔钱,怎么变成保险了呢?银行业务员答复车阿姨:从性质上看,这确实是一份特殊的养老寿险。车阿姨说,她感觉受骗了。
仔细研究这份保单,记者发现,在这六年内,车阿姨若想中途取款,保险公司会按每一年末的所谓“现金价值”进行返还。第一年度末的现金价值是每千元对应914元,50000元的本金,若此时车阿姨要取走本金,能返还的将只有914×50=45700元。不但一分钱利息没有,车阿姨还凭空损失4300元。而要本金不受损,需到第四年末千元对应现金价值达到1004元时才能实现。
[点评]保险律师李斌说,车阿姨碰见的情况,属于保险公司“银邮产品”,是一种带有强制储蓄性质的特殊养老保险。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的渠道销售。这种产品的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说保障非常低,保障分两块,一个是意外方面的,另一个是疾病方面的,它对于疾病的保障,基本上没有,那么它仅仅有就是说意外保障,而且意外保障往往局限在交通事故这种保障,除了极低的保障功能,此类保险的成本比正常养老保险产品也要高出许多。
李斌介绍,此类养老寿险,目标群体主要就是老年人,老人在辨别产品方面较为模糊。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告诉记者,车阿姨购买的银邮养老产品,确实是一种源自国外的寿险品种,但在国外,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较强,这样的产品是在基本保障都到位后才被推广的辅助寿险品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