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社保试点黄色预警养老模式走到改革关口
8月26日,清晨6点,沈阳已有秋天的凉意。铁西区劳动局正门向东到工人村劳动公园的北沿,整条街陆续站满挂牌候工的工人们。
他们大多四五十岁,是铁西区破产工厂的下岗工人。王师傅即是其中一员。他今年57岁,曾经在沈阳风机厂工作到2000年。手执“电工”的牌子,站到中午时分,他与近旁的工友没有等来一位雇主。“年纪大了,用工的看不上。”
沈阳铁西区,曾经的“中国最大、最密集的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卷起的国企改制大潮中,这里有近70万工人失去工作。
当年下岗,王师傅领到1万多元的“买断工龄”费用,与“单位”便无瓜葛,不享受任何社保待遇。目前,运气好时,他一个月能收入1000元;绝大多数时候,只有三四百元进账。他还捡街边的塑料瓶,五分钱一个,每月能卖100多元。
王师傅不知道将来“干不动了”怎么办。根据目前沈阳市的政策,王师傅适用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规定,最低可按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以20%的费率为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只要补缴满15年的保险费,60岁后即可领取保险金。
为了争取王师傅参保,居委会代表社保机构找他游说多次,无功而返。在沈阳,2012年的最低保费是457.5元,王师傅缴不起。
然而,对于辽宁整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而言,能不能让类似王师傅这样处境的人们参保缴费,已攸关体系的生死。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