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存结余多了,老百姓和企业都希望降低收费比例,少收甚至不收。但从我了解的信息来看,这与有关部门的想法不符。”一位接近政府部门的学者告诉本报记者,有关部门的想法概括为,先把钱收上来,可以多花点,但不能少收,至于怎么花再研究。在如何多花钱上,目前大多倾向降低领取失业金的门槛,比如将此前规定的须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减为10个月。
上述学者分析认为,之所以有关部门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收的钱越多,花得也越多,给谁多发点,由权力决定。“政府官员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权力被稀释。”他说,在一些人眼里,失业保险基金是一种收入,钱能生钱,钱越多,相关收益越多,比如银行会抢这笔钱作存款。“这个问题很敏感,涉及部门利益,体制内的人谁都不愿意说!”
一位官员直白地对本报记者表示,累存结余的巨额失业金,事实上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小金库”,有钱收、有钱赚的无本生意他们当然乐享其成。
审计署8月初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出现违法违规情形,如扩大范围支出用于基层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用于平衡县级财政预算以及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委托理财。一位接近政府的学者透露,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有关部委开始对大量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感觉烫手,担心出问题。
葛玉好对此表示,最好的办法是少收。他认为在中国当前国情下,少收意味着腐败的机会也会小。他还指出,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这么多,说明过去收多了,制度存在问题。他认为合理的制度是,能根据不同情况调节失业保险基金收支保持平衡。
周志忍表示认同。他认为,政府收费应该是经济好多收、经济差少收。而在中国推行的计划收费制度,不管经济走向,都会要求比去年有一定比例的增加,这是不科学的。
而黎友焕也认为,政府应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调整失业保险缴纳标准,调整的幅度可以根据近年来的累存结余情况稍微留点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教授表示,当前社会存在的失业险慷慨收费、吝啬支出的现象和政府部门的思维方式违反了“量需而收、最低限度降低企业负担、公开透明”的基本法治理念,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负担、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亦未造福广大失业人群,并非多赢共享之举,建议尽快纠正。
201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全国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表示,未来人社部将加快修订《失业保险条例》。记者日前就此致函人社部询问修订《条例》的时间表及修订方向等问题,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