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民工荒”与“刘易斯拐点”无关,建议采取农民工渐进市民化战略
近年持续的“民工荒”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有的认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有的认为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红利”消失。19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提出了不同看法,该研究院认为,中国的“民工荒”是由“农民工早退”所致。而“农民工早退”则是因为城市不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导致他们难以在城市定居而过早地退出城市劳动力供给市场,退回农村。
仍有超五成是“乡村劳动力”
在当天该院举行的“农民工早退:理论、实证与政策”发布会上,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代表该课题组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指出,针对中国近几年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和工资上涨,不少人都认为是中国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过剩劳动力已经用完。但该课题组调查发现,中国情况与“刘易斯拐点”的基本条件并不相符。其中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还不到“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的50%-60%,人数还远远没有减少到人均收入与非农产业工资相等的地步。另外,根据其他国家历史经验,农民在一国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下降到10%-15%,才会出现产业工资均等的情况,这时才可以认为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刘易斯拐点”。而按照官方统计,中国还有超过50%的劳动力是乡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还远远没有消除。
土地和户籍制度导致“早退”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民工荒”和工资明显上涨?该课题组认为,是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早退”,即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在退休年龄前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从而导致“民工荒”和工资上涨。
“农民工早退”的表现主要为:一是城市里很少有“老农民工”。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户口登记地在外乡镇的“务工经商”人员中51-64岁人口占比为6.34%;二是农民外出打工时间短。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层政策设计》,农民工外出打工平均为7.01年;三是农民工平均年龄低。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户口登记地在外乡镇的“务工经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3.31岁;四是农村存在着一批(约30-40%)有外出打工经历的中年农民。
“农民工早退”的原因则是因为城市不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导致他们难以在城市定居而过早地退出城市劳动力供给市场,退回农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