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部委联合出台文件旨在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一年多的时间后,《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就此话题采访主要保险公司时,他们均对此话题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至少态度是不回避的;而从保监系统发布的消息也能发现,多数地区的保监局也都尽可能地做出努力,推进大病保险。不过,在大病保险的整个推进过程中,商业保险总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想要大病保险政策深化落实,让保险公司参与业务持续下去还面临不少的困难。
记者梳理地方保监局、保险公司和媒体发布的信息后发现,自2012年8月六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在地方政府、保监局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3年是大病保险开展后的首个完整会计年度,今年春节后,国务院医改办发文,要求各省在今年6月底之前都要启动大病保险的试点工作。在大病保险冲锋号吹起的时候,我们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已开展的大病保险业务在各地暴露出的问题,研究制定措施政策予以解决,使得大病保险的推进工作更具可持续性。或许,这正是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一大提案的由来。
吴焰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促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可持续开展的提案》,其在提案中指出了包括“风险共担政策遭背离”、“筹资标准过低”、“统筹层次偏低”、“诊疗信息共享程度偏低”在内的四大典型问题。
而除了吴焰提案中指出的四大问题给保险公司造成的困难外,从地方保监局的公开信息中,记者也看到了大病保险业务对承保保险公司的更为“实际”的挑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