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养老与医疗的民生问题,今年两会,供给侧改革是重要的议题和施政主线,养老领域同样如此。”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她将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建议,在养老、医疗、工商、
生育保险之外,建立另外一项保险制度,即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同时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将生育保险纳入
医疗保险制度等提案。
另外,多位代表委员亦表示,就目前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产业格局亟须大调整。
养老在2014年、2015年一直是3月初政策面的最热话题之一,今年从供给侧的角度进行解读较为新颖。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养老供给侧改革的“降成本”?
“
养老保险要树立成本意识,降费的表述是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标题下,而不是通常的社会保障改革的段落里,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稳定消费预期,增加福祉,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但另一方面,如果费率过高,超出承受能力,就会走向反面,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3月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头,是一切社会福利的源泉,过分“索取”就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仅要把企业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利“机器”,也要把福利看作企业的成本。也就是说,对
社保制度要有成本意识,失当的社保制度会破坏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讲会降低社会福祉,这应成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基本态度,从成本意识出发,强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通过2015年适当降低了
社会保险费率之后,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五险费率合计为39.25%。毫无疑问,所占工资总额近四成的社保费用支出,不仅是数字的凝重,更是企业的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