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他服务的该用人单位的外国总经理任期到了,需要回国履职。企业想把租来的车子退了,他感到十分茫然,便在8月31日,找到这家用人单位的行政总监,询问她今后的工作。这位行政总监告诉他,国外新派来的总经理,其级别尚未达到配专职司机的程度,因此,只能让他暂时离开,待以后有机会再推荐。无奈之下,他只能交出车钥匙等,回家待命至今,但这家用人单位再也没有与他联系过。
宋先生说,离开这家用人单位时,他曾经问过行政总监,他近4年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这家用人单位始终没给他缴纳,怎么办?行政总监认为,需要协调后,才能给他回音,但多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等到企业的回音。
企业初查无此人2010年9月20日上午,记者反复与该用人单位联系,但一直找不到那位行政总监。当天下午,记者直接上门了解情况,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谢经理接待了记者。
谢经理告诉记者,她与同事查了多遍档案,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派遣员工,她与同事都查了,但还是找不到宋先生这个姓名。所以,他们认为宋先生不是该企业的职工。
记者提供了载有单位名称的宋先生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等4份证据,让谢经理再查。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谢经理告诉记者,还是查不到这个人的任何记录。
谢经理把记者提供的证据一一复印后,告诉记者,受职权所限,相关问题需要她的上级才能回答。但宋先生如果确是他们单位的人,他们会与宋先生协商解决相关问题的。
翌日,该用人单位来电,向记者表示:1、企业对自己的疏漏表示歉意,对报社的舆论监督表示感谢;2、企业一定会负责任地解决此事;3、企业与宋先生已经取得联系,并提供了解决方案;4、职工本人对企业提供的方案表示接受;5、由于今天是中秋节放假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他们要节后才能处理,处理完毕会将有关情况与记者再沟通。当记者询问宋先生的劳动合同等情况时,该企业有关人士表示:1、他们不管先前宋先生与企业是什么关系,现在把宋先生当作正式职工对待;2、有关细节他们还要进一步核实。
记者当即与宋先生取得联系,宋先生对企业的说法予以认同,也对企业提供的补偿方案表示满意。
记者手记
小赵出击
深圳市职工宋先生前来本报投诉,他说,他是本市失业人员。2006年随着利乐包装(昆山)有限公司上海经营部向一家租车公司租用了车辆后,他也进入该用人单位担任驾驶员。他多次与公司说起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之事,但这单位总以种种借口拖延,而最近又让他回家待命。当记者前往该用人单位了解情况时,单位却说,人事档案中找不到宋先生的姓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