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稳定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是当前存在“用工荒”“用工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附中校长郭子仪认为:“当务之急是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农民工解决好就业、劳动保险、子女就读等系列问题,使农民工在异地他乡有稳定感,在企业打工有归属感。”
刘全凤所在的美容院,姐妹们来来去去已成常态。“现在店里的提成比例也提高了,干得好每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元,加上有保险产假等,我肯定愿意一直干下去。”刘全凤说。
技术骨干在红发廊美发连锁店不仅提拔快,收入高,还能享有一定股份。这种共享和共荣的机制,吸引和稳定了大批的新生代农民工技术骨干,使红发廊近年在贵阳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部分劳动人员流动性大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存在不规范、随意性等问题,从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也导致了各类劳动侵权案件的增加。”长期与农民工打交道的谈姣认为,目前农民工的诉求已经发生了新变化,用工企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要尽量避免和减少劳动纠纷,积极构建良好和谐的用工关系。
农民工自身的保障和维权意识也需要加强。黄红星建议,各地应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前后应知应会维权知识的培训,增强农民工的风险意识和保障意识。在人员流动性大的行业里务工的农民工,特别是季节工,在离开原单位时,一定要记得自己的保险账号,并妥善接续。
“部门间联动还有待加强,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需要劳动、公安、工商等的大力配合,实现信息共享。”谈姣建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