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基金累计余额已超过1.5万亿元,并会继续以每年2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规模递增。这个数字让人既喜又忧。喜的是我们当期支付的压力在变小;忧的是投资收益率长期低于CPI,这样一来,基金规模越大,损失也就越大。
2000年至2010年的CPI平均指数为2。0%,而这部分养老基金投资的渠道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投资收益率低于CPI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数百亿元贬值。
个人账户基金可先行入市
记者: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最大现实困境是什么?
郑秉文:我国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保险制度。统筹账户分散在2000多个县市,“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难以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旦放开,分散入市,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避免社保基金违规操作和更大的损失,就只能把这部分钱存进财政专户里吃活期利息。
除了分散投资安全的问题外,还有规模经济问题。1.5万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除去个人账户做实资产的1600多亿元,再除以2000个分散的统筹单位,每个地方管理的资金规模就很有限了,难以产生规模经济。
记者:相对于统筹基金而言,在全国13个省(区、市)试点做实的个人账户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是不是相对要成熟些?
郑秉文:可以这么理解。个人账户的基金原则上属于缴费者个人,是具有个人私有产权性质的钱,保值增值的压力更大,也更加迫切。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14条的规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目前做实账户试点省份的记账利率在2%到3%之间,平均高于统筹基金一个百分点左右。即便这样,在CPI高企的年头,也是远远不够的,收益率太低,国家应加快账户基金投资体制设计,让这部分钱先行进入资本市场。
自2001年在辽宁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以来,全国已有11个省份参加进来,个人账户累计有160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账户基金早已实现了省级统一管理,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制度条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