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2005年起,北京市已经开始探索将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未来,北京将对这一机制做微调,使整个机制更完善、更系统,也更科学、更合理。
“比如,以前是将全年平均的CPI作为依据,今后可能会以某一阶段CPI数据或是低收入群体的CPI作为依据,把常态化、制度化的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与灵活性、实时性的应急救助机制相结合,在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吴世民说。
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推进
5月29日,北京市发布医保惠民新政《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从今年1月1日起,参保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即可享受医保,这填补了新生儿出生到参保缴费的空当期,实现了“一小”医保待遇享受的无缝对接。
这只是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推进过程中的一小步。今年一季度,北京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快速增长,其中教育支出增长77.9%,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30.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4.9%。北京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展,截至3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0.2%、12.9%、14.1%、8.8%、7.2%。
记者了解到,2011年,北京市已制订了主要的社会保障预期指标,即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分别比上年增加1%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1%。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做好巩固和完善工作,将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移,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