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相信这样的解释的。我也宁愿相信这么去做是有用的。然而,正如当地官员所言:“这也是穷急了眼的办法,是无奈之举”。
而我以为,借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号准了脉,开错了方子”。
号准了脉,指的是宁津此举的确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人才兴业这个根本。企业振兴靠什么?最重要者,是人才。有人才则企业兴,无人才则企业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社会、市场充分竞争的社会里,人才是“第一可宝贵的”。从这个角度去看,“双薪双管”引人才,用心确实良苦。
用心良苦未必做对了事。“双薪双管”之所以受人诟病,最要害的,是官方化地制造“脚踩两只船”的人才,“双身份”、“双保险”。无疑,这很诱人。在企业拿钱,享事业身份,美死了。
问题是,这种设置,合法吗?这是否和我们多年提倡并实施的“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等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配置改革直接相悖?显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此外,用这种方法去引才,用这种“系保险带”的方法去用才,能靠得住吗?
从一开始就给这些人才以“临时工”的感觉,他们能有“主人翁”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干企业吗?从一开始就给他们“系保险带”,他们不会自视高人一等而脱离群众吗,他们会获得群众的倾心认同吗?——事实上,这些年人们对这里那里的“候鸟式领导干部”的诟病,也是基于这种认知。这是一个绕不开去的话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