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题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神经。该不该延长?怎样延长?延长后是否会影响就业?这些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及其团队,通过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日前,樊明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不延长将致人力资源浪费
樊明介绍说,中国退休年龄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此后再无全局性的重大调整。但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从而推迟了劳动力就业的起始年龄。退休年龄如不相应延长,就会缩短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时间,这将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
而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越来越高。
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在劳动力大规模退休后,一边拿退休金一边再就业,也有违养老金的初衷。“退休金就此演变成一种工资外的额外福利。”樊明说。
退休人口赡养率是樊明定义的一个概念,指退休人口和劳动力人口之比率。这一指标用于反映一个国家养老负担的情况。根据退休人口赡养率变化趋势,樊明团队推算:我国城镇退休人口赡养率将从2006年的0.265增加到2035年的0.80。届时,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将告终结。
樊明说:“目前,解决养老金短缺问题有三条路:一是提高工资税率,筹集更多的养老金;二是降低养老金标准,减轻养老金负担,三是延长退休年龄。当前,中国退休保险的征缴标准已经不低,而且在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大背景下,提高工资税率、降低养老金缴纳标准也不合时宜。事实上,只剩下延长退休年龄这一项选择。”
延长退休年龄或可分段实施
樊明承认,一个经济社会在决定其法定退休年龄时,要考虑到社会大部分成员随年龄引起的健康状况的变化,不可在大部分成员身体已不能胜任工作时,要求他们继续工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