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以来,针对“养老金入市”,一些市场参与人士认为,出于风险考虑,养老金进入股市将得不偿失。
那么,养老金入市是否必要?是否可以稳定运行呢?
昨日(5月4日),由《每日经济新闻(微博)》报社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改革与突破”中国地方养老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广东、辽宁、北京等地人社系统的官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的专家学者,以及中金公司、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国泰基金等具有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高管汇聚一堂,热议关于养老金入市的各个议题。
养老金入市有必要吗?
养老金是否应该入市?在“改革与突破”中国地方养老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研讨会现场,多位专业人士讨论了养老基金入市的必要性,并认为很有必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近年来养老基金呈绝对增长趋势,新农保2010年是420多亿元,2011年底是1500亿元,城镇基本养老2008年是9900亿元,2009年就过了1万亿元,去年底将近2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达到9万亿元到11万亿元,五险基金达到15万亿元左右。然而由于其内部投资体制落后,基本存在银行,收益率太低。
“我主张投资,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基金高速增长,第二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社会平均工资高速增长,只能靠投资来缩小、缩短福利损失的差距和缺口。这个福利损失等于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减去投资收益率。以往几年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在14.2%左右,减去不到2%的投资收益率,我们的福利损失在12%左右。”
此外,在一些专家看来,我国养老金支付等一系列压力,还在持续不断加码。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力将以每年800万人的速度递减,与此同时,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以同样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2.94亿。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1.19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7%。而截至去年末,我国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