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调查:城乡养老差异及代际关系若干特征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提升,而当代绝大多数老年人从进入老龄至去世仍主要生活在家庭之中,亦即居家养老为主。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多有成年子女,老年亲代与子代的关系值得关注。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养老中的代际关系有哪些新的表现?子代养老负担水平如何?
  第四,子代养老中的性别差异在城市已经弱化,但相对来说儿子承担的比例要高于女儿;在农村,儿子仍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女儿仅起补充作用。这种差异实际上仍是“男娶女嫁”和“从夫居”这种婚姻方式所导致的,农村嫁入外村的女儿不具有承担日常照料责任的条件,当然她们在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方面给予父母的支持在增大。城市婚姻方式中“从夫居”的色彩已经淡化,同城居住的已婚女儿与老年父母保持着相对强的关系。

  第五,当代亲代与子代之间抚育与反哺之间的平衡已经或正在打破,当然传统时代父母早逝(未到老年去世)比例较高也使不少家庭亲代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平衡难以保持。这表明,亲代与子代之间虽存在交换的形式和抚育与反哺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平衡并非每个家庭都存在。就当代城市而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引入是这种状态形成的直接原因。

  代际关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表明:传统的中青年子代养老为主向中年子代养老为主转变。在农村,不仅青年子代,中年子代也多离村从事非农活动,老年人获得家庭成员照料的资源萎缩,而且不得不更多地参与对孙子女的照料,以这种“付出”来“交换”自己高龄时子代的照料。代际互助中老年亲代付出过多。在农村加快推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是提高老年亲代晚年生活水准的根本途径。

  城市老年人独居增多,其对社会养老服务、特别是社区服务的需求增多,更多地借助非亲属成员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以往多子女老年人独居不同,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老年父母中不少人没有子女同城居住,即子代“缺位”现象增多。亲代难以从子代获得实质性的照料,对社区等公共服务的需求由弹性变为刚性。完善和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有助于减轻其子代照料负担,且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老年人所需社会服务或者缺乏;或者虽有,但远非优质和规范的。

  需要指出,在农村,亲代对子代养老负担的减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老年人主动和被动降低生活水准、延长亲身劳作时间基础上,远未达到“体面”养老的状态。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必然途径。但从代际关系角度看,一些习惯有待改变:亲代在中年阶段倾其所有为子代盖房、办婚事,提前将个人创造的财富转移给子代,削弱了支配财产的能力和自我养老能力。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助于促使亲代从将财富完全转移给子代模式转变为自我积累养老资源与向子代转移财产相结合的模式。

  当功能性养老关系削弱之后,情感型养老关系应得到更多关注。这是老年亲代获得“精神慰藉”的重要形式,也是现代社会良好代际关系维系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

  家庭养老压力降低,便意味着社会养老压力增加。中国从传统时期社会基本不承担养老责任,逐步过渡到以养老金形式承担城镇就业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费用和以福利救助制度为城乡困难老年人、无子女老年人提供低保、养老费用,目前正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面对不同的老年人口群体,社会的养老压力也会有不同。而对社会养老的过度依赖也非社会所能承受。在笔者看来,增强老年人自养能力,支持老年人子代协助养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将三个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将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可行之道。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链接

  调查样本情况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变动分析”课题组2010年所组织的抽样调查。该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纳入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入选省份为吉林、河北、陕西、安徽、浙江、广东和广西。本项调查进行于2010年10月~12月,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425份。另外,本文还参照了1982年以来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等。(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