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来看“延领”不划算
延迟申领养老金,对退休人员来说到底划不划算?广州市人保局养老处的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广州市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是2614元,按照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如果参保人选择延后5年退休,到其退休时,每月可领取的数额将增加500元,人均可达到3100元左右。”
对此,有网友指出,如果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5年申领养老金,就意味着要放弃本可领取的5年基本养老金(2614元×12×5=156840元),要用“延领”换来的涨幅弥补这笔“损失”,则需20多年(156840÷500÷12=26.14年)。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本地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变动的情况下,若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变,一个65岁才领养老金的人,得活到91岁才能“回本”。
对于网友的算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史英哲未作直接定论,他表示,是否“延领”造成的收益比较涉及因素众多,也不好精确计算,但“排除国家对企退金增幅调整及通胀等因素,单算基本养老金,(延迟申领)肯定是不划算的”。在他看来,如果国家施行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应会有配套机制,比如给予相关人群一定补贴。
南京的养老保险权威专家也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如果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意味着增加缴费年限,一则相关人员可以延长拿到较高在职工资的时间,另一方面退休时由于缴费年限增加,每月能领取的基本养老金额度也会增加。因此,尽管晚退休,但可支配的退休金总量并不会减少。
即将退休的王新贵,在广州白云区一家机械设备单位工作,在他眼里,自己有高级职称,加上各种补贴,工资收入很可观,如果退休了,工资就会至少减少一半以上,“我有技术,身体还不错,我就愿意留在岗位上,又能继续拿到高工资,又能继续做贡献,你说是赚了还是亏了?”
4现实
确有晚退休拿钱少的情况
在江苏一家国有企业任劳资干部的彭女士介绍,他们单位有两名一同进厂上班的女同事,同样的年龄,社保缴费基数也是一样,其中一人是职工身份,在50岁时即5年前办了退休,而另外一人因为是管理人员,到今年3月满55岁时办了退休。按理说,后者多缴了5年养老保险金,应比前者多领养老金,但实际上55岁退休的女同事退休工资算下来只1800元左右,而5年前退休的那位同事,随着国家连续以每年约10%的幅度8次提高企退人员养老金,她现在的养老金已经达到2000元左右。
南京市某区社会保险所的一位负责人给彭女士的解释是,虽然女管理人员退休时工资拿得少了点,可在职的时候拿的要高很多;而且如果具有高级或者副高职称的,退休时还能额外再增加好几百元养老金。但彭女士认为,在职时拿得多那也是因为工作出色,现在多干5年活,多缴5年保险费,钱反倒拿得少,叫谁都接受不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