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认为,当前中国的养老基金处于结余状态,这得益于中国正处于社保普及的“窗口期”,每年有几千万人加入缴费队伍。2011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增长率达到25.9%,高于20.9%的总支出增长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这一优势将不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的一个生育高峰期,目前这些人正是适龄劳动力。之后由于计划生育,出生人口开始下降。等再过20年目前的适龄劳动力步入老龄行列的时候,缴费人员将远低于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的影响其实现在已经显现了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显示,1978年,中国平均一名劳动力要抚养0.603个未成年人和赡养0.08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到2006年,则变为一名劳动力负担0.255个儿童和0.127个老年人。这28年间,少儿抚养负担年均以1.24%的幅度降低,而老年负担则以0.166%的幅度增加。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中国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郑秉文算了这样一笔账:当前中国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的覆盖人口2.6亿人,其中1.9亿人为缴费人口,而另外6300万人为领取养老金的人,这就意味着3个人上缴的养老金支付1个人的养老金。随着未来老龄化社会高峰的来临,将是2个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支付4个甚至5个老人的养老金。
不仅如此,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980年至2010年期间,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如果退休年龄政策不变,则意味着老年人口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