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30日,北京市累计归集住宅维修资金314。93亿元;上海市累计归集超过290亿元;深圳67亿元、广州58亿元、哈尔滨12亿元、合肥42亿元、长沙80亿元……仅记者能够查到公开资料的17个城市的数据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但很少有业主清楚,这项和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钱,应该如何使用,如何查询,如何监管?
住宅维修基金,是指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后建立的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的基金,相当于房子的“养老钱”。由于房子的“养老钱”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舆论与公众开始关注,这笔巨额资金的使用,以及日常监管。
确实,由于住宅维修基金缺乏阳光操作,尤其是模糊了资产属于业主私产的特质,不断出“管涌”,形成“跑冒滴漏”。2007年上海的房屋维修基金被媒体曝光用于炒股,上海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居然成了几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大股东。甚至有些地方的房管部门,把维修基金的定期存储与活期存储之间产生的利差,作为“增值收益”,充当自己的工作经费,连办公室的打印机、电脑等也是这里头出的。
尽管房屋的“养老保险基金”,需要监管,关注资金流向,但笔者觉得,现在我们更应关心这笔“养老钱”的休眠问题。从已公布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年底,西安市归集了55亿元维修资金,使用仅1386万元;截至去年8月,武汉市归集近50亿元资金,使用约5000多万元;截至去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归集总额超过1亿元,使用仅20多万元,截至今年1月,天津市归集145。4亿元,使用仅7753。5万元……国内大多数城市已使用的维修资金只占归集总额的不到1%。这意味着,目前全国有99%的房屋“养老钱”闲置,不能派上用场,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显然,比监管更紧要的是,应该尽早激活这笔庞大资金,让财尽其用。
至于房屋“养老钱”为何沉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民主化管理脱离现实。2008年2月1日,原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签署实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使用建议。可是,要找到三分之二的业主讨论通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商量以后,才有些动用的可能。特别是对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要动用住宅公共维修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