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告诉记者,车阿姨购买的银邮养老产品,确实是一种源自国外的寿险品种,但不同的是,在国外,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较强,这样的产品是在基本保障都到位后才被推广的辅助寿险品种。
郝演苏说,在最高峰,2010年的时候,全国的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当中,接近70%,是来自于银行,和邮政渠道,这是很可怕的。保险公司业务员会把收益放大,但是很多民众在购买任何金融产品的时候,动机就是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种心态在市场上影响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或者保险机构也投其所好,作为一个公司的业务员、或其他渠道,他也是获取利益,获取保费就可以进行资本运作。所以说市场是不成熟的,不成熟的消费者和不成熟的经营主体。
根据5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年报统计,2011年,非上市寿险整体亏损41亿元,退保金额288亿元,退保率高达9.8%。专家介绍,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目前中国的年金类养老产品,不要说跑赢通胀,基本还挣扎在如何盈利的边缘。
行业发展方向性走偏,让中国寿险业的业绩在走过了30年后的今天,依旧在消费者的质疑声中起起伏伏。
王绪谨说,我们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保障程度过高,导致了有些有钱人有了很高的保障,没钱的人就没保障,同时买商业保险口袋里没钱。富人不仅有社会保障这一部分,而且还有年金这一部分,所以他保障很高了,他把购买保险当成一种投资的方式,无可厚非。而且这与投资被打压、股市被套、银行负利率、整个资本市场的不发达,老百姓投资的渠道受限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边是消费者不满,一边是寿险公司喊风险高,赢利难,这样的矛盾如何化解?专家建议,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和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的结合,对推动养老保险全面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