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辞中,吴玉韶还特别强调了家庭养老功能的重要性,并认为这可能比养老金和养老机构多少的问题更重要。
“养儿防老”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却使得这一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因为一个子女很难支撑起赡养两位老人的责任,尤其是随着老年人越加长寿,使得许多独生子女成人后可能要赡养他们的父母和祖辈,即“421”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模式下指望下一代来供养老人,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还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许多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年轻人都进入大城市工作生活,无法留在家乡照顾父母,而由于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物价,许多年轻人成家后也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农村巨大的空巢老人群体同样很难享受到家庭养老。
当年政府之所以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就是因为预见到了将来会出现家庭照顾缺位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不靠政府,他们还能靠谁?
五问:双轨何时变单轨
最后也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在养老福利上本就投入不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拨给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正是由于这一规模庞大的依靠财政拨款领取养老金的群体的存在,挤占了政府对企业职工的养老投入。更何况,工作性质相近、年限相同的职工,从企业退休和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可能相差数倍,许多中小企业的职工退休压力远大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农村养老更是困难。这种“公务员养老靠国家,民众养老靠自己”的双轨制养老模式成了我国养老金制度中最受诟病的一点。在不合理的双轨制没有改变之前,作为现行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全国老龄委副主任吴玉韶恐怕多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短评
养老问题政府责无旁贷
4年前,曾为以身试法以求“牢有所养”的农村老人付达信以抢劫未遂的罪名成功获判两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付达信被安排在一家农村敬老院生活。然而在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他却表示“仍想着何时能再度入狱养老”,因为敬老院的生活还不如监狱里舒适。这般催人泪下的黑色幽默着实让人叹息。
“养老不能全靠政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养老本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7年,龙永图就发表过这一观点,当时也引起了社会强烈争议。5年后的今天,同样的观点依然引发强烈争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去5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进展缓慢,尤其是随着物价连续快速上涨和养老金空账传闻的此起彼伏,民众对“老何所依”的忧虑与日俱增。在这种现实语境下,人们更希望听到的是:“政府绝不能(会)不管百姓养老”!“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担负起养老责任”!而不是强调政府的“有限责任”,甚至大谈“福利过度”。
养老的确不能全靠政府,但如果政府愿意负担得多一点,能够考虑得多一点,那老百姓自己需要负担的就会少一点,需要忧虑的就会少一点。如上海正在试点的延税型养老保险政策和深圳正在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制都值得肯定。希望改革的步子迈得大一点,但愿1元养老金和“牢有所养”的黑色幽默消失得快一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