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上海公布社保账单:养老保险收支差35亿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社会保险法》实施一年零一个月后,上海公布了其《社会保险法》实施后的第一笔社会保险账单。账单上的内容或许让上海缓了一口气: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和支出之间的距离缩小至35.06亿元,这是多年来两者首次出现差距缩小。
  这一调整带来的覆盖面扩大,降低了城保的赡养率,也直接形成了2011年度缺口缩小的事实。但是根据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的测算,包括缴纳率、在户籍和外来人口中的覆盖率等现有状况不变的情况下,上海未来养老缺口依然会呈现扩大的走势。

  测算的结果显示,如果在所有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上海可能会面临831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如果上海财政收入与工资能够保持同步增长,这一缺口将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10%。

  而这仅是上海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动态缺口,尚不包括另一制度变革中的遗留问题——个人账户的空账缺口。

  个人账户难做实

  上海自2006年开始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根据当时的方案,要按照3%起(即缴费基数的3%)做实个人账户。

  参与这一课题的专家介绍,当时做实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有利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有利于劳动力管理流动;二是有利于形成缴费激励机制。实行个人账户后,个人缴费多,缴费基数大,单位划转部分就多,个人账户积累额就大,今后养老金领取也多。三是有利于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记入个人账户的钱,是职工的“养命钱”,职工自然比原来更加关心,并使之保值增值。

  然而本报记者梳理近年上海社保数据时发现,上海2007至2010年做实个人账户资金累计金额分别为68.14亿元、102.22亿元、104.34亿元、106.29亿元,增长日渐缓慢。

  截至2011年末,上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累计个人账户基金111.39亿元,仅比上一年度增加5.1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微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9年起,上海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几乎已经停滞,“2009年后的增长只是利息收入而已”。

  欲做实而做不实的现状,折射出的是目前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机制的尴尬。

  早在1993年,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全国率先引入个人账户以改革“城保”,初步确立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主要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介绍,统账结合的方式的出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个人账户是为自己的养老进行储蓄,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小;另外一个方面是个人账户的累计会使一个国家的储蓄变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但这个制度的变革并非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现收现付制度制定多年后进行统账结合的尝试,意味着要为此前没有累计个人账户的人群提供额外的资金。

  而这笔转型的成本到底有多大?封进说,尽管当时测算的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是占GDP的60%-100%。

  按照最初制度设计的思路,这笔转型的成本将由企业缴纳的费用和国企红利承担,“但是可能没有充分估计到转型成本的大小,所以后来个人账户的钱都被用于当期支付老人了。”封进如是说。

  扩面的潜力

  目前上海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已经高达30%,几乎已经没有可以继续提高的空间,能对养老金缺口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方式就是扩面。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