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的发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提出了一项引发众议的政策建议——“我国养老金储备规模占GDP总量比例太低,建议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争取到2020年做实个人账户。”
这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保持一致的是: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16%,平均每年将增加860万老年人,到203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我国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我国养老金存在较大的缺口,养老金储备规模占GDP总量的比例太低,仅为2%。
就这一比例而言,同为亚洲的日本已经达到了25%,同为人口大国的美国已经达到15%,根据国际通行的“养老三支柱”架构,美国的基础养老金、补充养老金、个人储蓄养老金三项叠加在一起,2011年已经达到了17。9万亿美元的规模,超过了当年15万亿美元的GDP总量。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项内容,即是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根据戴相龙的建议,应当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争取2020年做实个人账户。
显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做法,意味着将逐步积累起一大笔基金。如果像原来那样只能将社保基金存于银行或者购买国债,近十年来的回报率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从事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无疑会增加包括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基金管理人、投资者的市场机会。
但出于成本、技术等方面的考虑,目前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有2亿多户,人均只有1万多元,这一高度分散、金额偏小的特征,难以委托基金管理人或投资人从事可持续的投资运作。
在一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资金渠道如果仅仅来自于财政贴补,对“养老三支柱”之一的企业年金业务将构成影响,最终造成“养老三支柱”的不平衡。“一方面做实的过程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社保缴费率偏高的状况将难以改变,结果会继续挤占企业年金的市场空间,这对于所有经营企业年金业务的企业非常不利。”中国平安旗下专业养老险公司平安养老相关负责人如是认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