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养老金的“空账”,舆论在争论究竟要不要把它做实。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或者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央企部分股份划拨过来补缺。在郑秉文看来,这些想法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理想,但中国养老保险的账户要做实是很困难的。
首先,做实账户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要非常高效。否则像现在这样,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严重滞后,2万亿元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十几年了,收益率反而跑不赢CPI(消费物价指数),那将面临多大的货币贬值!
2000年,我国在辽宁开始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但截至2011年底,全国个人账户实有金额还不到3000亿元,“空账”额达到2.2万多亿元。“道理很简单,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不愿意筹措资金去做实账户。因为好不容易把钱找到了、做实了,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却只能眼看着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那还为什么要去做实呢?”在郑秉文看来,如果投资体制没有改革,现在就根本没有做实账户的必要,因为不划算。就是说,应该先改革投资体制,然后再谈是否做实的问题。
第二个困难是做实账户需要的资金额太大了,而且越来越大,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果没有非常规的特殊办法,任何决策者都很难下决心把全国的“空账”都做实。做实账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抵御人口老龄化,因为做实账户之后国家就基本脱离了责任,但决策者做不到,因为哪个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去做实个人账户。世界银行曾对30个国家的转型做过测算,建立个人账户所需资金最少的国家,需要的资金额也相当于该国一年GDP的50%,最多的高达300%。
第三个困难是,如果改革了投资体制,我们一下子能拿出2.2万亿元人民币,并且以后每年都能拿出几千亿元做实它,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政府都可以做出这个承诺,那么有这个必要吗?没有。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即使保持7.5%的增长率,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即使养老保险投资体制改革了,也很难获得10%左右的收益率。就是说,如果一个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收益率低于GDP增长率,尤其是低于以往14%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那么,这个投资体制将是低效的,所以,做实账户的想法就是次优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