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双轨制不是问题出现的根本所在,那么导致目前运行困难的梗究竟出在哪里呢?王福重认为,除了上面提到的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再就是客观上,中国的养老保险正处于过渡期的特殊阶段,再另外一个就是目前中国政府财政的错位。
先说过渡期的问题。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6号文件规定:实行个人缴费之前,国有企业职工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政策使得职工养老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但同时也产生了历史性的隐患——老职工个人账户中没有积累,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补偿。也就相应的产生了巨大的债务包袱,为了解决养老金巨大的赤字,不少地区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
“很多老人没有交养老保险,但是现在却要为他们支出,就出现了老一代人吃新一代人交的,所以个人账户现在出现亏空是必然的,这一状态起码需要三十年的过渡期。”
而在王福重看来,过渡期还只是个时间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就会好转。而政府财政的错位才是所有问题中的根本所在。“目前政府做的更多的是支援国企等乱七八糟不该管的事,其实这些本来都是市场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而真正应该关注的民生问题却没做。所以,政府不进行财政改革,养老问题就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延缓退休”值得考虑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于2010年。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的缺口均超过100亿元。而各媒体对养老金现状之糟糕程度的报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有人认为,养老保险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苗头,将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亏空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最终会破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