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到粤北山区到广州,日前,本报记者进行了大跨度走访,试图较为全面地呈现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及其亟需解决的问题,采访成果浓缩为上下两篇报道。
今天刊发的上篇,以青海省贵德县和广东省河源市、清远市、广州市的农村养老金问题为实例,虽然地理位置相差甚远,发展水平高低不同,但存在的问题却共性极大。
样本一青海
朱祥福是青海省贵德县城西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11月,他将满60岁,从那个月起,他就可以开始领取每月85元的养老保险金了。
他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也没见过啥世面,他只知道自己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共缴纳了不到1000元的养老保险金,从今年开始他就有“工资”领了。
自2009年我国制定全国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约3.25亿中国人得以享受退休福利保障,朱祥福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
“意外之财”低了点
朱祥福的家庭是典型的西北农村家庭,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儿孙满堂。他家在当地还算不错,老两口没什么大病,儿子们都在身边,其乐融融。
朱祥福由小儿子“拔老”在西北,儿女们成家后就要“分家”,哪个孩子给朱祥福养老送终,他的房屋和田地就归哪个孩子,这种民间惯例被称为“拔老”。
朱祥福半辈子都没闲着,老了依旧闲不下来,除了带孙子,他还养了8头猪。每年靠养猪,他能挣一万多元钱。这笔钱朱祥福存得好好的,他想,自己都60岁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了,将来老了走不动了,也不能全靠儿子,趁着自己还行,能多挣点就多挣点,尽量减轻儿子的负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