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元难保最基本生活需求
中国社科院一项关于农村老人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认为现在发放的55元很管用的老年人只占30%,其余70%的人认为这点钱不管用,对这个标准并不满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等专家说,随着物价上涨,基础养老金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55元成了有它不富没它不穷的“鸡肋”。特别是这55元已无法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些农民渐生怨言。
更严重的是,在群众保障意识和需求日益提高背景下,制度建立之初积累的政策红利和正面效应存在丧失殆尽的风险。
一些专家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缺失的结果是“把好事办砸”,让之前的财政投入“打了水漂”。
基础养老金太低还影响农民的缴费积极性。
河北省保定市东金庄乡郭辛庄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紧邻保定市高铁站,全村有900多人。村支书贾福林告诉记者,目前,接近60岁的村民投保积极性高,45岁以下的村民大部分不愿意投保,经过村干部做工作,他们才勉强参保。如果国家补贴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不提高,年轻人看不到长远的效益,可能会出现退保、断保。
基础养老金应适度提高标准
专家指出,此前为避免地域间待遇不均等问题,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将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定为55元,前几年由于没有实现全覆盖而没有调整。但现在制度已经全面铺开,应该按照收入、物价等因素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此前新疆、北京等地已提高了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多名专家认为,应将新型农村居民养社会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55元提高到100元。广西人社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副处长黄海萍解释,2008年设计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经过科学精算的基础养老金已经达到100元,但考虑到时全国财政收入水平,最终定在比当时农村低保金人均支付水平略高的55元。如今100元也难以满足农村群众养老需求,但其接近目前我国农村低保线,可以保障农村老人有尊严地活着。
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要考虑财政预算,随着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已负担得起100元的基础养老金,这是花小钱办大事。
一些从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士认为,如将基础养老金增加到每月100元,从今年1月算起,将增加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0多亿元。中央财政增加支出不到1%,却直接惠及约1.3亿农村老年居民,提振4.6亿参保人的信心,产生更为积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社科院劳动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还建议,国家应根据物价指数变化、工资增长率等因素,建立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农村居民养老险基础养老金动态调节机制,抵御通货膨胀,确保购买力不下降。同时,适当考虑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以循序渐进方式让农村老人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
一些地方干部认为,基础养老金调高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成本差别,制定不同的调整标准,以确保所有城乡老人的实际生活保障水平不降低。
保定市北市区东金庄乡乡长刘子玉认为,在补贴基础养老金时,可根据年龄层次逐步调高标准,让群众看到寿命越长,得到的待遇就越多,以激励年轻人投保的积极性。(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