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民政部第一时间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这是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全国首个出台的区域性落实政策。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户籍老人26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20%,是国内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如何让近三百万老人“老有所养”?北京市政府在《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文化教育、家庭服务、旅游休闲、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形成养老服务新业态;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居家生活老年人得到养老服务的全面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乡社区,机构养老床位达16万张。
目前,北京60岁以上的老人,仍以每年十几万人的速度净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本市已进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北京市政府如是说。在《意见》中,北京市政府将保障民众的基本养老服务,首次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绩效考核,计划通过各种引导、扶持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小型托老所和照护服务机构,让老年人安心居家养老。
■政策亮点
1福利保障给予低收入失独老人
【摘录】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对城市“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其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实行政府供养,保障其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对低收入、失能、失独、高龄和特殊困难老年人,由政府给予相应的福利保障。
现状:享受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待遇的老年人数为19619人,其中独生子女伤残的11873人,扶助金标准每人每月160元;独生子女死亡的7746人,扶助金标准每人每月200元。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副教授张文娟:现在提出失独老人可享受政府福利保障,是因为计划生育实行之初的独生子女父母刚刚开始迈进老年,这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政府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回应和交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