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2011》中,黑龙江省养老金全国排名虽然列在第八位,但可持续性这个指标上却排在倒数第一。
黑龙江是2011年全国唯一一个当期结余为负增长的省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征缴收入增长率过低,二是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纳入养老保险,致使养老金支出增幅较大。
2012年黑龙江终于实现了养老金当期结余由负转正,养老金支付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与上年相比,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增速急速下滑,下降了71.68个百分点,绝大部分省份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增速都出现了下滑,其中,海南下降了616.08个百分点。
同时,地区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广东基金结余率(当期基金结余与当期基金收入比)最高达到了46%,而黑龙江只有0.41%。广东省当期结余的资金高达780亿,黑龙江只有2.93亿。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指出,对于各个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者而言,如何采取措施维持一定的基金结余率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鉴于黑龙江省在计划经济时期承担了过多的国家工业化成本,养老负担全国区域差距十分悬殊的问题,蓝皮书建议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和集中性补偿,彻底解决历史欠账,缩小区域差距,以期真正改观地区间财力和社保压力呈现出的“难者愈难、易者愈易”的局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