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想到还会有当企业主管的一天,现在光我一个人全年的工资,就比种地时一家人全年的纯收入还高。”44岁的罗彦芳是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内一楼盘的环境主管,月收入2600元。在6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农妇。她的丈夫彭厚清通过创业培训,成为了一家保险公司的销售经理,月收入超过4000元。家中的三位老人每月都能领养老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民生故事
就业培训后农妇当上环境主管
“都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才有今天的好工作的。”罗彦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05年之前,罗彦芳一家人靠耕种两亩多的田地生活,大自己两岁的丈夫农闲时当电焊工,女儿上中学,辛苦一年挣的钱只够一家人过日子。
2005年,社区的一个电话,让罗彦芳的人生出现了一次转折,“通知我去参加保洁人员的就业培训,说培训后就在附近上班。”考虑到能在家门口就业,罗彦芳走进了这个20多人的培训班。一周后,罗彦芳与16位妇女进入光华大道附近一小区实习。最初,罗彦芳对那些规章制度还有一些不习惯,尤其是“见业主要打招呼”的礼仪。但一个多月后,她慢慢适应了工作。在参加了第二次培训后,她转到现在的小区上班,并当上了班长,“每月工资加上奖金、带班费可以拿900多元,我很满足。”
2006年,罗彦芳当上了社区内一楼盘的环境主管,这下她的工资每月能拿2600元左右,“真没想到当了那么多年的农民,如今还当上了主管。真得感谢政府的好政策。”缴齐保费后老农民喜领“退休工资”
“不光他们得到了实惠,连我们这些老年人也享受了好政策,现在每个月养老金都能领八九百块。”66岁的彭福舟是罗彦芳的公公,他和老伴以及已满100岁的老母亲生活在一起。
彭福舟说,以前的农村,即使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得下地劳动,生活开销只能靠积蓄和儿女帮扶。2005年前后,根据“只要男年满60周岁和女年满50周岁及其以上年龄的农转非人员,由本人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缴纳社保费9100元,便可从下月起每月领一定的养老金”的政策规定,当时已超过60岁的彭福舟和老伴,一次性缴齐了18200元的综合保险费。从第二个月起,两人便开始领取养老金了,“最开始每人210元,后来逐步增加,现在已经到了850元。我100岁的母亲现在一个月能领1100多元。不仅如此,看病还能报销,这也为儿女减轻了负担。”彭福舟说,隔壁一位大爷5月份做了胆结石手术,花了近10000元,但自费部分还不到3000元。
“真没有想到我们这些老农民退休之后还有"退休工资"领。”彭福舟开心地说。
政策解读
成都筑牢民生“保障线”
2003年以来,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成都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在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确定了“政策制定城乡统一、就业机会城乡均等、公共服务城乡一体”的惠民思路,着力化解“人往哪儿去”和全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题,筑牢了推进各项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保障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