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只要领导一句话
时代周报:那么医改成败的关键在哪里?
朱幼棣:2006年,葛延风写《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那阵子,有个美国领事就问我,中国的医改成功不成功。对国际友人,我想应该内外有别,于是就跟他说,中国的医改很成功。第一,国有资产在国家没有很大投入下,增值很快,你看医院又是盖楼又是买设备;
第二,原来的医生收入很低,不管是开处方药也好拿回扣也好,收入增加了,过去学医的人,都给外国医药公司当医药代表了,现在不去了,所以医生队伍稳定;
第三,各个部门的权力都加大了,卫生部也好发改委也好,又定价又审批政府主导力量加强了。就有一点不满意,就是老百姓不满意。但说句实在话,不管有几个优点,如果讲以人为本,把老百姓作为中心,还是欠缺的。
廖新波:医改的关键不在于医院是私立还是公立,而在于能给群众带来什么好处,看病是否比过去少掏钱,而不在于能报销多少,比如过去报销20%,现在报销50%,但是如果报销50%之后自己要掏的钱还比过去多,那么说明我们的医改政策是有问题的。
前段时间我写了《神木模式可复制》,其实神木模式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经济基础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免费的医疗。像神木这样的县,在全国至少有500个,为什么这500个县中没有多少有神木这样的执政理念呢?
所以医改成功其实就是领导一句话,邓小平说摸着石头过河就过了,神木改革成功也是领导一句话,无非就是郭宝成的推动,能说得上事的第一把手,而不是像我这样只说不能做的人。
公立医院应承担基本医疗
时代周报:从医院的角度,医院在医改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廖新波:很简单,医院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场所。公立医院就应该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是通过政府的补偿来实现,而不是医院本身产生的;私立医院则是提供特殊人群的特殊服务,不是基本医疗服务。但是我国政策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本医疗行业有不明确的地方,因为不知道公立医院要做什么,民营医院要做什么,反而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造成混乱。
朱幼棣:国际卫生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医疗服务是分级的,初级就是门诊,而住院或者专科医疗,就是高级。在我国,原先的农村合作医疗是依附于农村集体经济,包产到户以后,农合就垮掉了。
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工厂的医务室也垮掉了,实际上我们在2000年并没有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但中国人又不大愿意承认,转而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致与初级卫生保健相当,但又含混不清,这样就把公立医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