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做4件实事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昨日表示,人社部要通过四件实事提高保障水平。
一,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销70%左右。
二,提高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农村要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达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同时不低于5万元,以缓解看大病的费用压力。
三,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如果只保住院的话,受益人群大概是10%左右,最多到11%,但要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受益面能够达到50%以上。所以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可以把群众负担比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让群众受益。”胡晓义这样解释。
四,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例如儿童的两种疾病、妇女的两癌,都配合做好,让群众受益。
重点解释
公立医院改革到底怎么改?医改办主任举例安徽模式
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昨在发布会上直言,安徽的探索经验对公立医院改革有启迪作用。
据介绍,安徽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体制:每一个乡镇有政府办的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社区有一个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是在编制管理上有重大创新:所有人员,不管原来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一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是人事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方面:建立体现绩效考核的分配激励机制,拉开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药品采购机制方面:采取新的招标采购办法,使招标采购的价格比原来大幅度下降,在乡镇卫生院一律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0%左右。经费保障方面: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差额补助的办法,对乡镇卫生院每年要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补助的金额挂钩,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和个人收入挂钩。
“在公立医院改革当中,能不能借鉴在乡镇卫生院这一系列的改革办法呢?我觉得有不少的问题是相通的。”孙志刚表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