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红霉素眼药膏,市场上一支只卖到八九毛钱,甚至只卖六毛钱,这样的药还要降价,你说企业还生产干什么?”郑传誉对有些药的降价表示不解,他认为,降价应该对准的是那些高价的药品,而非那些销售价格能被接受的药品。价格一元多甚至几毛钱的药品,即使涨价10%,对老百姓来说都没感觉。即使要降低药价,政府也应该有配套政策。212>>
行业人士指出,每一次药品大降价之后,都会有伴随降价药品退出市场的现象。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价格降得很低的药物基本不赚钱。郑传誉认为一些省市的经验值得推广。比如安徽省,就将降价多的一两个药品集中到几家企业生产。一家企业原来每年生产100万瓶,现在在集中采购下,生产规模扩大到1000万瓶,生产成本自然会降低下来,这种政府集中采购的模式已经在国内一些省市实行,可以减轻药厂因为降价带来的压力,郑传誉认为值得在国内更多地区推广。
一种药集中在几家药厂生产,虽然规模上去了,但是如果一旦厂家出现问题,会不会带来供货安全的影响?面对记者的质疑,郑传誉指出,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同一种药品的生产厂家太多。“其实,将基础用药的药品集中在几个厂家生产,更符合国家的意愿,这样才能加快医药企业的洗牌,优胜劣汰,而大型企业的生产质量更有保障。”
中国制药企业小而散的特点十分突出,据统计,国内药企达到4700多家,美国却只有几十家。一些主要的药品,像市民们熟悉的银翘解毒片,国内竟然有275家企业生产。
降药价同时也要有配套政策
郑传誉认为,要保证低价药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保证各个环节的合理利润是关键。“国家的医改政策初衷是让药费降下来,这就需要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的利润,否则产品肯定会被市场抛弃,老百姓最终享受不到医改的实惠,医改政策会成为一纸空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