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引人注意的动作是,整合一、二、三级医院的区域性纵向医疗联合体正在上海卢湾区和崇明县试点,意在引导一些常见病的诊疗下沉至社区,缓解三级医院就医难的顽症。一旦选择加入医联体,参保人员只能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就医。相应的制度设计是,将健全双向转诊系统,并且,居民在一、二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将高于三级医院。
卢湾区瑞金路金谷邨的居民余辉,目下正纠结于要不要签约加入医联体。“加入的话,有点像过去的劳保定点医疗,但过去转诊还是很方便的,想转到全市任何一家医院,只要单位医务室开张转诊单就行。现在医联体里面只有一家三级医院,选择少很多。”
5月初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市民不赞成医疗联合体,近半数受访者担心会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为消除此疑虑,上海医改方案最终版有了弹性的表述:“市民可以选择现有的就医方式,也可选择医疗联合体签约就医。”
并且,在上海市的解释中,签约医联体,并非丧失择医自由。医联体会建立一个绿色通道,让签约居民可以预约不仅限于医联体内的专家门诊,仍可享用全市的诊疗资源。不过,对签约居民来说,医保是否会支付医联体外的医院就诊费用,记者目前并未看到明确说法。
余辉另有疑虑,若首诊下沉至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技术水平有限,如果他们看不好病,向上转诊,但已经开的药怎么办?又不能退回去。”
上海的对策是,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将定期到二级、一级医院,直接坐堂问诊,实现医疗服务技术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推进这一改革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有一定诱导作用。另外,在目前的情况下,先推行区(县)级医院首诊制,可能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做法。”邬先生认为。
“推行医联体,原则上是对的,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区域协同发展,一、二、三级医院资源共享,上下联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医院管理研究专家庄一强告诉记者,“签约医联体并非上海首创,珠海已有过相应尝试。不过,在珠海,居民和医联体是一年一签的,如果对医联体服务不满意的话,病人可以用脚投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