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总额预付将行
此前,在2010年,上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公立二级医院和10家三级医院已经实行了总额预付。
上海的总额预付和“双控”并非没有弊端,其中既有总额预付制度本身固有的推诿病人等弊端,也有医保药品目录的制定缺乏科学评估,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在上海已经实行了医保总费用和药品费用“双控”措施,即将实行总额预付的的一家三甲专科医院,每个月的最初几天都会人满为患,来配药的病人挤满了医院。形成如此“壮观”景象的原因在于,一些价格高昂的药品进入了医保目录,甚至基本药物目录,造成了这些贵重药品的使用危及了医院的总量控制,以至于医院不得不限制或停止使用此类药品。
“现在有很多声音质疑,医保目录过大,尤其是在国家层面。”上海市卫生局的一位副处长说,“目录那么大,总额有这么小”,“很贵重的药成了医保药物”,医院没有办法,“我不进这个药,我不进总可以吧。”
“有些紧俏药品,月头2、3号就配不到了”,上述专科医院医保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些药我们(的医保支付总量)吃不下,纳进来,盘子就会崩掉。国家为什么把这个药纳进去?也没有做经济学评估。人社部也没来过我们医院调研。到底怎么进去的?让人浮想联翩。”这位工作人员将由于贵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而造成的配药难列为他工作中得第一大难题,排在医院推诿病人之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