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医疗保险 > 正文
 
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何以不降反升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国家采取了诸多包括制订国家医保目录在内的诸多新医改举措,其主要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贵及看病难,正是为了呼应民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何以不降反升

  去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记者发现,数十种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涨价最高的药品涨幅达到近90%,一些仿制药的价格甚至超过进口药。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中国青年报》6月17日)

  据了解,能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意味着可以拥有政府采购、医保报销等多方面的优先权,如果能够监控和运用好这一药品目标,将能够让患者用上廉价高效的药品并重塑医疗行业的形象和威信,也必将会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2009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比2004年版的目录增加了多达260种药品,在报销药品种类和报销制度安排上,也出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政策,如,甲类保障性药品可100%报销;用药限制提高了12个百分点;特殊疾病和紧急抢救用药经申报也可报销等等,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民生的高度关切可见一斑。

  而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如果其生产的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也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将摊薄,价格有了下降的空间。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一些列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居然乘着这一“机会”药品涨价,与国家解决群众看病贵的最初意图完全相反,增加了百姓的看病负担,表面上看,是药品生产企业的“逐利特性”,但其背后,除了国家相关制度的漏洞外,还处处闪现着官商勾结的影子,而这两个原因,无论是哪一个,都不能“轻易原谅”,因为,这远远背离了国家“以人为本”及回应民意而“惠及民生”的初衷,其结果只能是让药企、医药代表、医院及医生等从国家财政补贴或百姓那昂贵的看病费中获益更多。

  之所以称国家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有漏洞,是因为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和药品价格的制定,分别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发改委两个不同的部门。这样,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医保目录时,国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而就是在这个时间,药品生产企业乘机向当地物价部门攻关,要求进行涨价必须的登记备案,其理由可以随意“找”出许多,原料、人工成本、能源、制造费用、市场短缺与否等等。而物价部门之所以一般会“同意”涨价,既有不了解企业生产“行情”的情况,更有被药企“弹衣炮弹”攻下的情况,这样,当物价部门同意药品涨价后,发改委调研的药品价格正巧是上涨价格之后的“新价格”。

  而为了能够挤进国家医保目录及获得更充裕的“登记备案”时间,药企往往会在国家相关部门增补医保品种讨论时“派出大量人手四处公关”,进而达到进入目录的目的,这一巨额“攻关费用”后来将会用于药品涨价的“成本”。显然,国家相关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被攻关”的过程,正是官商勾结的种种潜规则的一种。在这一过程中,药企、流通企业、医药代理、医院及医生、国家相关部门当事人(“被攻关”者)都从提高的药价中获得了程度不同的好处。在这之中,承受了“终端”最高的成本价的,正是为医保埋单的国家财政及为此不堪重负的无数患者。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