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就诊,成了城关区医保局此次“新政”的亮点。
医保局选择了32家医疗机构先行试点,经办机构与选定的定点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参保人自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之签约。服务合同期一年。并在此期间对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诸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补偿管理情况;参合居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等情况;医疗服务质量情况;医疗机构费用结构,如门诊处方考核其医保目录用药、抗生素使用等。如果考核不合格,下一年度将自动退出医保局服务名单。
陈远征的母亲是从报纸上知道社区门诊统筹的消息的,为此,老人家不顾80岁的高龄,独自一人跑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咨询,结果被告知,她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在此次试点之列,要签约只有去五站路之外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陈远征觉得这个居民医保如同“鸡肋”,“我们家的居民医保就没用过,以前是住院才能够报销,现在好不容易看社区门诊也能够报销了,又要跑那么远的路。”陈远征说。
陈远征所住的家属院有一家以前企业医院改制的诊所,陈远征从十一岁搬到这里来住,就一直在这里看病,“都是以前企业医院的退休医生坐诊,看病也放心,而且开的药也不贵。”在陈远征看来,患者去医疗机构就诊,冲的就是医生的名气,再说,患者与医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关系需要很长时间,现在要签约到一家不熟悉的诊所看病,心里不踏实。
在一些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负责人看来,他们也觉得目前试点机构分布不甚科学。雷坛河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负责人说:“我们有的老年患者连楼都下不来,他们怎么去那么远的地方就诊?而且患者的随诊服务也无法满足。”绣河沿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朱君也认同这个说法,他说:“社区居民也来这里签约,我只能告诉他们这里暂时签不了。”
曾一洺认为,试点阶段之所以选择了32家社区医疗机构,其实也颇费思量,主要是从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医资力量以及服务半径来综合考虑的,试点阶段很难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试点就是要暴露问题
但是突如其来的风波让制度制定者未曾预料。
因为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列入试点统筹医疗机构的名单,在签约时引发了一些风波。比如,一些有试点资格的社区卫生机构委托没有资格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代签。在嘉峪关北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了这样的通知,大意是欢迎辖区参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群众来我站签约。该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周天山告诉记者,他只是代替团结新村天水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截至6月3日,到这里签约的有300人左右。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其他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