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地方政府也应该认识到,由于取消公费医疗改革本身仅仅是开始,还没有满足民众对改革的期待以及对社会公平的利益诉求。因此,地方政府还应该向公众表明,逐步实现医保公平的目标和路线图。比如,到什么样的时间节点,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保;到什么样的时候,实现所有人群无差别化的医保。另外,医保资金的使用,也应公开透明,以便利于民众监督。
医保公平的实现可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疗改革面临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报销比例、医保待遇之间的差别。如过去,建立在“赤脚医生”上的农村医疗体系,显然只能提供非常低水准的公共医疗服务。“医保公平”也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强调公平,当然也要求社会医疗保障能力的提升。
下一步,医疗改革的重点,关键还是如何提高普通人的医疗保障水准。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地方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以及城镇职工、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二是进一步提高医保报销的上限,重点是增加大病保险的报销额度与涵盖范围。大家在网络和媒体上已经见过很多得了大病需要救助的孩子。当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寻求社会救助的时候,暴露的正是当下医保制度大病保障能力不足之踵。
提高公共医疗的服务和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可以说是中国式医改的双重任务。地方政府如能在取消公费医疗后,将结余的资金投入“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等急需要钱的领域,那么,就为医改提供了“正能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