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潮州市的民生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钱袋子鼓了,这是广大市民感受最深的变化。据统计,2011年潮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3元,是20年前的8.6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7648元,是20年前的8.5倍多,全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超过了220亿元。
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市民还欣喜地感受到另外两大变化——家里的房子变得更大了,车子跑得更快了!1991年,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0平方米出头,到2010年已增加到29.9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也从15.83平方米增加到23.11平方米。而在出行方面,20年前平均每户还不到一辆自行车,到现在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12辆汽车、93辆摩托车、178部手机和68部家用电脑,可谓真正是发生了巨变。
市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得益于民生事业的进步。2011年,潮州市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高达38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2%。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教育、就业、医疗、文化、扶贫等各项保障性民心工程得到有效推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升格扩大区域以来,潮州市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网络基本形成。至2011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389所,在校学生数516624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随着新农合的建立,全市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布局比较合理的医疗卫生网。2011年,全市各类卫生机构809个,床位数5358张,各类医务人员7287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96%。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全市40多个乡镇全部建设了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部分村、居委会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等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潮州市的就业保障和解困工作也在不断推进。201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达到43.2万、55万、33.7万、32.8万人,另有4.73万名困难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得到资助纳入医保范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突破50万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扩大,去年全市低保人数达到70791人,比2006年增加48933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最近两年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940个,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率达到95%。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