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保流动性不强,很多流动人口虽有医保,却很难享受实惠
跟随儿子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社区的闫轩老人,患有慢性病,每个月都要去北医三院看病,每次花费六七千元。由于参加的是老家的城镇居民医保,老人只能把每次的收费单据都收好,攒到两三万元时寄回老家,让亲戚帮忙报销。
“医药费只能报20%-30%,自己每年要花费7万多元。一般要等半年以上才能拿到钱。”他说。闫轩只去北医三院看病,是因为在那里医药费能按住院报销,而其他医院只能走门诊,外地医保不报销。
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7%,即每6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如此庞大的人群在异地看病,医保如何报销呢?
记者咨询了“12333”社保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户口不在北京,参加的又是居民医保,只能按照参保地的规定报销,不能在北京报销或转到北京。”
来自河北承德在北京通州务工的孙艳华,去年在民航医院、朝阳二院、朝阳医院看病,花了三四百元,全部自己掏。“我还年轻,没什么大病,在外地看病也报销不了,所以参加了新农合也没用。”她说。
来自河南商丘的先心病患儿魏嘉乐,去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做了手术,花费3万多元,其中大部分是借的。小嘉乐爸爸告诉记者,孩子也参加了当地新农合,但是到外地看病报销很少,手续也很繁杂,所以就放弃报销了。
目前,我国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其中,不少人在当地参加医保,却在外地长期居住。有随子女居住或退休后异地养老的老年人,也有在异地工作的流动人口。由于医保流动性不强,导致很多流动人口虽有医保,却很难享受实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