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对2013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异地就医医保报销问题,获得专门阐述。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对于那些生活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当地户籍居民而言,几乎并不存在着异地医保报销问题,因为这些城市里集中着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居民并不需要通过奔走他乡来治疗疾病。但是对于那些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居民来说,异地医保报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大病都需要到其他城市治疗。媒体曾统计过,在北京市三级医院里,有30%-40%的患者来自外地,专科医院的这一比例接近80%-90%,其中住院患者的比例还要高一些。
事实上,异地医保报销问题不仅仅困扰着这些专门为大病而到外地求医的居民,同时还困扰着那些在外地就业的居民。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但是真正拥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并没有这么多——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年外出农民工1。59亿人,这个庞大群体在外就业主要是集中在建筑、餐饮和其他非正规就业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来说并不存在着异地报销问题——因为他们在过去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并没有相应的位置,也就是说,所有的看病治疗都是由个人承担。不过自从2006年开始实行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专项行动以来,农民工也出现了异地医保报销问题:当年全国就有2600多万农民工参加了大病医保,但是这些农民工的工作地却不确定,因此报销也成为问题。
从2007年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意识到异地就医医保报销这个问题,并开始着力推进。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异地就医保障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些在外务工人员,而是出于对老年人看病的需要。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中有一些在异地居住,带来医疗保险费用异地报销问题。胡晓义表示,为解决老年人异地看病报销难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在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网络“金保工程”中,增加医疗保险联网管理内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